2017年5月18日中午1点,大学物理课程在虎溪校区理科楼五楼公共讨论区进行了第五期教师学习共同社活动。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学习共同社,是由教师自主组织的,以如何进行大学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结构设计为主题的教师学习活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是学校启航计划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卓越教学研修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电介质、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部分有效教学结构的讨论,由曾代敏、文毫老师主讲,来自大学物理课程的14位任课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从摩擦塑料棒吸引纸屑、吸引头发、吸引水柱、两个气球摩擦后吸引水柱造成水柱弯曲、电晕等现象引入电介质,这些现象是由摩擦起电和电介质的极化引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部分主要的学习目标是会应用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回顾电场中的导体,引出电场中的电介质与之进行比较作为前测内容。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哪些是有极分子,哪些是无极分子。D线、D通量、D高斯定理与E线、E通量、E高斯定理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对两部分知识的理解。互动部分设计一个E线和D线的作图题,请两位学生上讲台作图,其余学生在书上作图。以介质棒外有一点电荷,取不同的高斯面,求其E通量和D通量作为后测内容。最后总结D线、D通量和D高斯定理。
本次教师学习共同社活动还讨论了D高斯定理的另外一种推导方式,即引入极化强度的方法,但绝大多数老师认为,这种方式增加了本部分的复杂度,不利于学生接受。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均匀电介质和非均匀电介质的区别,大学物理部分只要求掌握均匀电介质的情况。本次教师学习共同社活动,老师们讨论得非常激烈,热情高涨,希望以后能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