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庆大学2015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必修课程培训顺利结束。本次培训由学校人事处牵头组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为了做好培训的评估工作及更好的改良培训模式,培训临近尾声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参加本次培训的全体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组织了分小组访谈。
本次培训课程是获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包含了《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法规》4门课程。培训内容聚焦高等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着重突出了高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期间,陈永进、肖云、蒋华林、杨春平四位教授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为参训教师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陈永进教授以高等学校教师在教学及成长中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为导向,为教师们剖析了《高等教育心理学》。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要求老师们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人格和社会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从心理学的层面告诉老师们如何更好的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其评价与反思。引导老师们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力,同时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
肖云教授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为《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切入点为老师们做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专题报告。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生动形象的讲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五大功能和五个特征,同时紧密结合教育部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列文件为老师们详细解读了如何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及为人师表六个方面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最后,她强调高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通过知行统一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历史上无论哪个时代,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作为人类道德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桥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蒋华林研究员以“成为好的老师之必需”为主题为老师们讲授了《高等教育学》课程。从五个节点告诉了老师们高等教育的规律,如何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理念,怎样掌握一定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最后达到提高教育工作自觉性、创造性及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目标。他还说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一门艺术,希望各位老师在从事专业工作(教学、研究)时,要有教育的情怀、人性的情怀。
杨春平教授以高等教育中出现和处理过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为老师们讲述了法律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法律思维。接着分五个板块为老师们解读了高等教育法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最后他从我国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迫切需求阐述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高等教育法制在立法、执法、法律监督三方面的进一步改进。
本次培训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了“案例研讨”环节。学员5-6人一组,分别选择相关案例进行课前讨论,形成小组观点集体演示汇报,课堂上则由授课教师和小组代表交叉点评。讨论过程中,各小组通过分工协作、集体讨论,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共同探索案例解决方案,课堂上授课教师又对老师们的汇报提出了改进建议。案例研讨课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了四门必修课程的专业知识,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积累了更好的思想和方法。
参加本次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必修课程培训的教师共计114名,经过课程学习、分组研讨、书面考核等环节,全部培训合格。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约通讯员 舒 慧